近年来,中国加快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,也就是大科学装置;同时,创新科技体制机制,开展人才国际合作,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保驾护航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。系列报道《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时·突破“卡脖子”难题 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》于7月29日在CCTV4播出,广纳院李晓军博士接受央视记者采访。
李晓军曾经在科研院所从事微纳光学研究。2017年人社部出台新政,“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到企业挂职”,这让李晓军看到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契机。四年前,他通过“离岗创业制度”来到广州创业,从科学家转型成为企业家。李晓军说,广东这些年在科技体制改革上下了不少功夫。比如,试行科研经费“负面清单+包干制”,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,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来。